廉政文化

作者 : 李雪峰    时间 : 2022年12月16日
 

清风|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


作者:郝思斯 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:2022-12-15

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,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。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坚持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,实施更加积极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,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、敬业奉献、服务人民。

    ——2022101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

   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”出自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《襄阳耆旧记》,又称《襄阳记》,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在给《三国志》作著时曾转引过。这句话的意思是功业因有人才方能建立,事业因有人才方能发展。

  育才造士,为国之本。尊重、崇尚、任用人才,是我国古代众多政治家、思想家的共识。早在先秦时期,人们就在歌咏吟唱着人才的重要性。比如,《诗经·鹿鸣》几乎就是特为聚拢人才、招贤纳士而歌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。我有嘉宾,德音孔昭。”身边的贤士都品德高尚、声名显耀,有了这样的队伍,事业才能有所成就。《论语·泰伯》道:“舜有臣五人,而天下治。武王曰:‘予有乱臣十人。’”说的是舜有禹、稷、契、皋陶、伯益五位治国能臣,方能治理好天下。周武王也认为他能建立周朝,是因为有十位治乱之臣辅佐。这十位治乱之臣中,就有他的弟弟周公。周公本身很有才能,又以爱才礼才敬才用才著称,《史记》记载周公称自己在求贤方面是“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”。贤士来访,他多次抓起正在洗的头发就立刻跑出去、多次吐出口中正在进食的饭菜赶快起身迎客,就是怕怠慢贤士。三国时期,曹操曾作《短歌行》,文中化用《诗经·鹿鸣》写下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”,又引用周公之典故写下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,以豪迈直白的文辞表达了自己的爱才惜才之心。

  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”的道理,在历史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。春秋战国时期,为使秦国发展壮大,秦孝公向天下颁布求贤令,许诺“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,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”。这条法令吸引了许多人才进入秦国,其中一位投奔而来的青年,正是后来帮助秦国通过变法“强六世而并诸侯”的商鞅。西汉时期,张良、萧何、韩信并称“西汉三杰”。《史记》记载,汉高祖刘邦在都城招待文武百官时曾说,自己运筹帷幄不如张良,守国安民不如萧何,领军打仗不如韩信,只是“三者皆人杰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”。正如《墨子》所言:“贤良之士众,则国家之治厚”,建功立业、安邦定国必须广纳贤才,选贤任能。

  人才成就事业,伟大的事业需要优秀的人才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,决定了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做到五湖四海、任人唯贤,用崇高的事业感召人才、培养人才、造就人才,为一切忠于人民、扎根人民、奉献人民、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。

  “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,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,背着行李,燃烧着希望,走进这城门……”193811月,诗人何其芳在延安记录下了知识分子如潮水般涌来、奔赴革命的火热景象,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才的生动写照。毛泽东指出:“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,已经涌出并正在继续涌出很多的积极分子,我们的责任,就在于组织他们,培养他们,爱护他们,并善于使用他们。”回望百年征程,我们党始终重视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。

  进入新时代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,广开进贤之路、广纳天下英才,领导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。今天的神州大地百舸争流、千帆竞发、万马奔腾,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、大有可为、大有作为的热土,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。

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必须坚持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,深入实施“人才强国战略”,坚持“人才引领驱动”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,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都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。锚定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、建成人才强国的目标,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坚持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,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,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、聪明才智充分涌流,我们一定能在竞争中赢得优势、赢得主动、赢得未来。 

 

清廉故事|立品当如山有岳


作者:陈文革 李镇江 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:2022-12-16

     

      晚清名臣左宗棠,不仅在疆场上屡立奇功,也是一位以“立品当如山有岳,持身要比玉无瑕”自期的清廉官员。

  以廉洁修身 身正垂范

  1812年,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世代书香的耕读之家,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、勤俭质朴、乐善好施的优良品格。

  他在湘阴柳庄耕读期间,继承先辈乐善好施的传统。为防备灾年发生饥荒,左宗棠“筹族中备荒谷成,又悉捐家中长物”,在本族之中建立“仁风团义仓”,选出几位公正廉洁的族人管理。左宗棠经常参加赈灾义举,每遇灾年都在路边搭建大棚,让家人熬粥救济难民,熬汤药医治得病灾民。

  1862年,五十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,接着又升任闽浙总督、陕甘总督,收入不菲。在财富面前,左宗棠没有迷失方向,还是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。在任陕甘总督、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期间,他因为长年伏案办公,衣袖经常磨破,他就在衣袖外罩了一层袖套。这一发明被下属敬称为“宫保袖”,久而久之流行于西北大营。他任陕甘总督时,兼任茶马使,按规定可得一份兼职俸禄,十年累积白银38万多两,但他分文未动用,而是将这笔巨款留给陕甘以备不时之需。后来,兰州黄河大铁桥的修建,主要费用就是这笔钱。

  左宗棠在写给四个儿子的信中,大都是教育他们如何勤俭持家、耕读为本、乐善好施,不要沾染纨绔子弟陋习。

  以廉洁齐家 家风清正

  左宗棠俸禄和养廉银虽多,但家里十几口人生计,他每年仅寄回200两银子,以至于家庭开支紧张。1861年,他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写道:“家中缺用,可于少云处通挪,候我寄还。如少云处有银可借,暂借二百金,庶药饵不缺,病可速痊……家中除尔母药饵、先生饮馔外,一切均从简省,断不可浪用,致失寒素之风,启汰侈之渐。”

  左宗棠为什么对家人如此苛刻呢?因为他把“崇俭广惠”和“勤耕读”作为传家之本。1863年,他在给儿子信中说:“家用虽不饶,却比我当初十几岁时好多些。但不可乱用一文,有余则散诸宗亲之贫者,唯崇俭乃可广惠也!”1869年,他在给儿子信中说:“我一介寒儒,忝窃方镇,功名事业兼而有之,岂不能增置田产以为子孙之计?然子弟欲其成人,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,多酝酿一代,多延久一代也。西事艰阻万分,人人望而却步,我独一力承当,亦是欲受尽苦楚,留点福泽与儿孙,留点榜样在人世耳……断不可恃乃父,乃父亦无可恃也。”

  左宗棠勉励后代要治有用之学、成经世之才,特别强调“耕田”和“读书”两者不可偏废。1866年,他为左氏新祠题联:“纵读数千卷奇书,无实行不为识字;要守六百年家法,有善策还是耕田。”他题写家训联:“要大门闾,积德累善;是好子弟,耕田读书。”他通过言传身教和书信诗联等方式教导后代恪守朴素家风,他题写的楹联“慎交友,勤耕读;笃根本,去浮华”一直是左氏后人牢记于心的家教箴言。左念恕是左宗棠最宠爱的孙辈之一,深受祖父影响,不喜浮华和热闹生活,后来从繁华省城长沙迁居僻静乡村湘阴县龙潭寺,坚持耕读传家,其圹志记载:“生长名门,无贵胄习,罕与人交,人亦尟知公者。”

  以廉洁奉公 公而忘私

  前面提到,左宗棠为官后,俸禄和养廉银虽多,但每年寄给家中的钱却很少,其他钱都到哪里去了呢?我们读他的家书,就可以找到答案。1867年,他在家书中说:“先世贫苦忧瘁,惟积功累德以有今日。吾蒙国恩,禄入甚厚,岂能但顾其私?”1876年,他在给次子孝宽信中说:“我廉金不以肥家,有余辄随手散去,尔辈宜早自为谋。”原来,他的巨款大多“随手散去”,主要用于救济灾民、体恤部属、垫付军饷、兴办教育、刊刻图书、兴修水利、修筑道路、购买西洋武器等。

  1863年,闽浙出现灾情,他将“所得养廉银,除寄家用二百金外,悉以赈民”。1869年,湖南水灾,他捐一万两。据统计,左宗棠仅在其家书中提及赈务之事就有66次之多。

  1880年左宗棠在《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》中写道:“询其价值,答云水雷一具,需银五两上下,鱼雷一具,则需银二百两外,价值甚廉。宗棠因见《西国近事汇编》所载与福克之言相符,立托为购办水雷二百具,鱼雷二十具,交胡光墉分送闽、浙两省,备防海之需。其价银则由陕甘廉项划兑。”左宗棠时刻关注海防和国家安危,看到有能够抵御西方舰船横行的新式武器,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廉金来购买,以备海防之需。为国家购买武器装备,本应是政府开支,左宗棠能以私人的廉俸“以私济公”。

  左宗棠不仅自己以清廉修身、以清廉齐家,在进入仕途后,他还将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等传统美德运用于吏治实践,让官吏去其私心,出以公心,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吏治体系和独特的廉政文化,可简述如下。

  一是察吏,强调德才兼备,以德为先。他说:“用人之道重才具,尤重心术。”他主张“察吏必先惩贪”。他说:“一家哭,何如一路哭!”对那些贪赃枉法者,他严惩不贷。他任闽浙总督时,严加劾办贪吏,并愤怒指出:“国家好好地方,好好百姓,尽为若辈搅坏,殊深发指!”

  二是训吏,要求廉洁干练,远离贪腐。他搜集整理吏治言论,编成《学治要言》,发给各级官吏学习。他还经常以咨文、批札、书信、告示等形式向下属进行规劝、表彰、申斥。

  三是恤吏,以心换心,使官吏真心为善。他认为训吏可使之不至为恶,恤吏则可以使之为善,“训”和“恤”缺一不可。得到抚恤和关爱的下属心存感恩,进而为民尽力,为国尽忠。

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左宗棠清廉自守、公而忘私,其部属纷纷仿效。湘军名将刘典负责收复新疆的军饷和后勤供应,他病逝后竟无钱安葬,全家老小生活也很艰难。左宗棠拿出自己的廉金安排刘典后事,他在致部属杨昌濬信中说:“凡一切用费,均应由弟(左宗棠)廉项内开销,不损公款分文。愚意不欲累亡友生前清德,且总督养廉应分与帮办,义在则然。”

  在世风日下的晚清,左宗棠的廉洁自律是一股难得的清流。正因为他立志于救国救民,将勤俭清廉、善政恤民等清廉思想贯穿于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过程中,才能成就大业。

相关附件: